首页 > 医教研护 > 科研动态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大肠癌发生与转移的分子调控及早期诊治的综合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

证书号(2003-J-233-2-10-D01)

 

 

大肠癌发生与转移的分子调控及早期诊治的综合研究

主要完成人:姜 泊、丁彦青、李学农、周殿元、李祖国、张亚历

        张振书、智发朝、孙青、肖冰

主要完成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

               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

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属领域为医疗卫生内科学胃肠病学。针对大肠癌早期发现和发生与转移机制及化学干预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建立了简单实用的直肠T抗原检测方法对无症状人群筛检大肠癌;内镜下建立了腺管开口分型标准,可即时判断病变性质及癌的浸润程度,在国内首次发现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锯齿状腺瘤,并采用粘膜剥离术进行治疗,实用性强且效果好。2.创立了大肠癌转移机制研究中多种新的体外模型,解决了困扰肿瘤研究中肿瘤侵袭力不能定量检测的问题;利用人体材料揭示了大肠癌细胞对多器官血管内皮的特异粘附作用及侵袭、转移的形态学动态模式,发现癌细胞表面氨基多糖、形态分化、C-erB-2CD44V6等基因扩增表达与大肠癌转移潜能相关,提出了CD44V6通过改变大肠癌细胞骨架蛋白的构型分布增加癌细胞运动度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能力,促进癌细胞转移的新观点。3.大肠癌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发现: DCC的突变可定位于腺瘤的中、晚期阶段;MCC的变化可定位于正常组织与腺瘤之间,且与腺瘤至癌的演变有一定的关联,证实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过程;4.在大肠癌的基因调控研究中首次证实:TGF-β1IL-6基因对大肠癌有肿瘤生长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5.对中药成分姜黄素等相关药物进行了抗癌机制的研究,发现姜黄素不但对大肠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而且可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是一个极有前途的抗癌药物,为大肠癌的药物干预治疗提供新途径和新靶点。应用推广情况:本项目大部分技术为国内首创,如银染PCR-SSCP检测大肠癌相关基因、原位RT-PCR分子杂交、人直肠腺癌高浸润力亚细胞株、直肠T抗原检测方法等已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辅助诊断及科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创收达311万元;发表系列文章达200余篇,中华系列和核心期刊文章达64篇,英文发表7篇,结合课题编写专著3部,文章及专著被引用次数达370余次,所建立的细胞模型和实验方法被近百家单位包括北京医科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所应用。举办全国性的学习班8次,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人才118人。产生了极其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影响。

    课题第一完成人姜泊教授与课题组成员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深入进行实验研究的部分内容与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和基础部病理教研室近十年来长期合作致力于大肠癌早期诊治和复发与转移的相关研究,并于2003年获得重大突破,课题组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使这项系列研究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这是项目第一、二完成人姜泊教授、丁彦青教授对合作研究的实验资料和结果交换意见并提出下一步实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