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教研护 > 医疗特色
内科治疗凹陷型大肠癌

内科治疗凹陷型大肠癌


摘自健康报 20041117 星期三 6 医生论坛纵横

记者 罗刚

通迅员 黄治才 宁习源


大肠癌作为我国常见肿瘤之一,患病率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已经翻了一倍不止。而且随着我国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更呈明显增加。有关专家甚至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大肠癌将超过胃癌而成为胃肠道肿瘤的主要死因。

就内科而言,大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最重要方法之一,不但可以直视,同时还可进行组织活检及全瘤切除,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在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而在对早期肿瘤“明察秋毫”的同时,逐渐兴起的对早期大肠微小病变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分片黏膜剥离术(EPMR),更可以达到内科治愈的效果,从而使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广州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姜泊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早期大肠癌的诊疗,开创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微创”治疗。在他看来,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在早期诊断,以及EMREPMR在早期治疗上的广泛应用,正在成为人们制服大肠癌的“左右手”。

what is the best化妆水什么美白产品比较好日霜增高的方法毛孔怎么瘦腰面膜健康减肥药润唇如何去痘疤红血丝防辐射服十大品牌排行榜怎么搭配眼影好用男士面霜评价丰胸粉饼什么牌子好 姜泊教授提出,重视大肠微小病变和凹陷性病变(c病变)的识别是提高早期大肠癌诊冶水平的重要一环,而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则是发现此类病变的基础。既往人们把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息肉癌变上,而对凹陷型早期大肠癌关注甚少;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凹陷型大肠肿瘤较之隆起型肿瘤,更易穿过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其恶性度也更高。

因此,在常规内镜检查中,内镜医师的注意力不仅要放在隆起性病变上,更要注意大肠黏膜局部的改变,这类病变在肠镜下主要表现有:黏膜发红、苍白、血管网消失,易出血,黏膜表面凹凸不整,肠壁轻度变形等。一旦发现这些征象,必须应用充气和吸气方法来观察病变是否已进展到黏膜下层,然后考虑进行肠道黏膜染色。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后,可以采用放大电子肠镜对大肠腺管开口形态进行仔细观察,判断大肠腺管开口的类型可以对是否为肿瘤性病变以及是否为黏膜癌或黏膜下癌作出大致的判断。据介绍,通过观察大肠腺管开口形态判断病理组织学诊断以及早期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其符合率可达95%以上。

在基本明确诊断后,下一步就是选择治疗方法了。由于对病变的性质可以即时判断,从而对于是否可以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就可以做出即时选择。姜泊教授指出,大肠平坦性病变的处理与隆起性病变不同:隆起性病变通常采用内镜下电切技术将肿瘤摘除;但大肠平坦性病变则不适合采用这一方法。对于小的平坦性病变或无蒂及宽基息肉等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MR);而对于大的平坦性病变,因难以一次切除,则需要采取分片黏膜剥离术(EPMR)。但对于大部分已浸润至黏膜下层的病变,则必须寻求外科治疗,而非内镜处理。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是近年来逐渐推广应用的一种新技术,操作时,首先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黏膜形成局部隆起,然后就可以将病变黏膜完全切除下来。由于这一技术采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黏膜与肌层完全分离,因此在电切治疗中,可使电凝电切作用局限于黏膜下层,避免破坏肌层以下的组织,防止了穿孔等并发症;同时高频电凝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使这一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安全、有效、病变切除完全等优点。正因为如此,后来又在其基础上衍生出分片黏膜剥离术(EPMR)

姜泊教授特别强调的是,在EMREPMR处理前必须注意,对于已经怀疑恶性肿瘤的病变,首先要明确是黏膜内癌还是黏膜下癌,如果是黏膜下癌则必须明确癌细胞的浸润深度。浸润深度在黏膜下层1/3以内是EMR切除的适应证,如果达到2/3以上则有可能存留恶性肿瘤细胞,常需外科处理。而当病变完全切除后,还必须再次进行剥离创面及残端染色,证明是否有残留肿瘤组织。如果有残留组织则必须彻底切除,以防肿瘤复发,同时切除的病变组织需行全瘤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

目前,EMREPMR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由于黏膜下层很少有较大血管穿行,因此,只要方法掌握得当,很少有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近年来主张进行全瘤活检,主要是因为单纯活检难以诊断早期癌,因此对于无蒂息肉,平坦性病变以及Ⅱc病变均需进行这一技术处理。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发现这种类型病变,在切除前通常不主张进行常规活检,因为活检易造成黏膜破损,或导致黏膜层与肌层粘连,使黏膜下注射时,病变黏膜不易与黏膜下层分离,导致EMR切除变得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