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远离“节日病”:警惕胰腺炎“秋后算账”!

五一假期,亲友相聚难免美食盛宴、把酒言欢。然而,暴饮暴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可能让胰腺“不堪重负”,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节后医院常迎来此类患者,了解以下知识,助您及时识别风险,科学预防。


一、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器官。胰腺虽小,却是人体“消化工厂”和“血糖调控中心”。当因各种原因发生炎症,胰酶异常激活,胰腺开始“自我消化”、“内脏自噬”,就会引发胰腺炎。        

胰腺炎分为: 

急性胰腺炎:突发腹痛,轻症可治愈,20%发展为重症,可能危及生命。 

慢性胰腺炎:长期炎症导致胰腺功能永久性损伤,胰腺“疤痕化”,引发糖尿病、营养不良。


二、节日后高发原因“导火索”!

1. 饮食失控

    高脂饮食(如烧烤、火锅、油炸食品)刺激胰液过量分泌。 

过量酒精直接损伤胰腺细胞,使胰管痉挛,诱发酶“泄漏”腐蚀器官。               

2. 作息紊乱

    熬夜、过度疲劳降低身体免疫力,减少胰腺修复能力。 

3. 合并基础疾病的“隐形推手”

    胆结石:小结石卡住胰胆管共同通道,引发胆汁反流(占急性胰腺炎病因50%)。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脂>11.3mmol/L时,血液乳糜状,直接堵塞胰腺血管。 


三、警惕这些症状!

急性胰腺炎典型表现: 

剧烈上腹痛:持续性刀割样痛,常向背部放射,弯腰可稍缓解。      

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减轻。 

发热或黄疸:合并感染或胆道梗阻时出现。 

重症表现:四肢湿冷、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立刻拨打120!)。 

注意:胰腺炎症状易与“胃病”混淆,胃病为上腹中部隐痛、胀痛,呕吐后症状可减轻,易伴随反酸、嗳气症状。

四、节后预防关键措施

1. 饮食调整

   避免暴饮暴食,减少油腻、辛辣食物。 

   饮酒适量(男性每日酒精≤25克,女性≤15克)。 

2. 循序渐进恢复作息 

   避免从“假期模式”突然切换到高强度工作,减轻应激反应,避免熬夜。 

3. 高危人群筛查

   符合以下任意一条,需高度警惕,建议定期检查腹部B超、血脂: 

①胆结石病史; 

②长期饮酒(每日白酒>2两); 

  ③肥胖(BMI28)或甘油三酯>5.6mmol/L 

④家族胰腺疾病史。 

五、怀疑胰腺炎怎么办?

1. 立即禁食禁水,减少胰腺刺激。 

2. 及时就医:通过血淀粉酶、脂肪酶检测及CT明确诊断。 

3. 勿自行用药和处理: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喝牛奶“护胃”,刺激胰液分泌,加重炎症;催吐缓解腹痛,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

      温馨提醒:节日欢聚后,给肠胃和胰腺“放个假”,“轻断食”1-2天,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燕麦、西兰花),加速代谢假期负担,才是健康的长久之道!若出现可疑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就诊,节日后远离“胰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