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多学科协作,打造IBD诊疗高地


今年的519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当天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以肠健康、新突破为主题,在门诊楼广场举办了大型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炎症性肠病(以下简称IBD)的认知,推广规范化诊疗理念,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疾病管理指导。



义诊+患教会医患携手共抗疾病

义诊当天,消化内科主任李爱民教授、赵芯梅教授、熊婧教授、张玥副研究员、彭莹医师、梁尔博医师等专家现场问诊,消化内科黄榕护士长、王莉慧护士长、邢同印护士长、周丽华护士长等,共同为患者提供免费诊疗建议和疾病管理指导。



活动现场,专家们向前来咨询的群众重点科普了饮食控制+心理调适在治疗IBD中的重要性,并普及了早筛-规范治疗-全程管理的防治链条,助力降低IBD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医疗负担。



义诊结束后,病友们齐聚消化楼四楼会议室,参加炎症性肠病患教会。由周丽华护士长主持,开启了一场温馨的“我与克罗恩的故事”医护患叙事分享会,患者代表分享了从确诊时的迷茫恐惧到积极治疗的心路历程,相互传递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坚韧与希望。医护代表结合临床案例,强调情绪管理和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呼吁患者主动学习疾病知识,科学管理健康,徐沛纯主管护师围绕IBD用药知识展开深入讲解,帮助患者科学用药。

分享会最后,周丽华护士长及医生代表为分享故事的患者颁发了传递正能量的奖状,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积极生活。



多学科协作 南方医院打造IBD诊疗高地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测,2025年我国IBD患者总数将突破150万,较2015年增长近5倍。令人担忧的是,60%以上的患者首诊时已处于中晚期,3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在确诊10年内发生癌变。

由于IBD具有高复发率、终身治疗需求及年轻化趋势(发病高峰为20-35岁),它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肠道健康的隐形杀手。南方医院消化内科赵芯梅教授表示,IBD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公众需提高对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的警惕,及时就医筛查。



南方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消化内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IBD诊疗中心之一,也是首批“IBDQCC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该中心建立了规范的IBD诊断治疗体系及完善的随访制度,拥有IBD患者信息档案库、组织资料库,并开设了IBD专病门诊和专科病房。

此外,南方医院消化内科联合普外科、肛肠外科、儿科、营养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十余个学科,组建了多学科(MDT)诊疗团队,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截至目前,该团队已获得IBD领域国家“863”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在炎症性肠病诊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未来展望:推动早诊早治 赋能健康中国

本次“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群众对IBD的认知,更激励了患者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及科学的肠道管理意识。未来,南方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诊疗团队将继续秉持专业与关爱的理念,推动IBD早诊早治,助力精准医疗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